早期的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通过抑制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自突触间隙的再摄取,从而提高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产生抗抑郁作用。据此Sehildkraut JJ首先提出情感障碍的儿茶酚胺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脑内儿茶酚胺尤其是NE的缺乏有关。此后Coppen A等发现5一HT功能异常与情绪低落和自杀行为有关,加上其后有关抑郁症患者的5一HT功能研究方面的发现,提出了抑郁症的5一HT假说。近年来对抑郁症单胺类递质和相应受体研究的进展,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尤其是药物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由单胺能神经元活动不足引起。抑郁症能够被MAO抑制剂以及5一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所缓解的事实为单胺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于抑郁症状对强多巴胺激动剂(如安非他明和可卡因)没有反应,研究者们便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了另外两种单胺类物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