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块状硫化物(marine massive sulfide,oceanic massive sulfide,massive sulfide deposits)是海底热液多金属沉积物的一种。由金属硫化物组成,呈块状,故名。主要产于中速至快速(大于5厘米/年)扩张的活动洋脊和开张的海盆扩张中心地带,如东太平洋洋隆、加拉帕戈斯海岭等多处产有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块状硫化物;慢速、中速扩张的大西洋中脊的维马断裂带和罗曼什断裂带以及印度洋卡尔斯伯格海岭等也有分布。矿物成分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如黄铁矿、白铁矿、纤锌矿、闪锌矿、黄铜矿、古巴矿、硬石膏、重晶石以及非晶质二氧化硅。它迄今仍在不断形成,如东太平洋洋隆轴部可见每天以8~30厘米或2千克/天速度喷出,增长不同高度和不同直径的烟筒状矿柱,可高达26米,一般2米左右,直径约50厘米不等。从上述“烟囱”喷出的热液与上覆海水进行化学反应,便形成块状硫化物沉积。据计算,一个硫化物矿田可能有1000~100 000吨矿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