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解释学是法国利科的解释学的理论。其特征是把解释学建立在后期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相融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吸收结构主义符号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以及日常语言哲学的理论后形成。利科追随海德格尔,认为“理解”不是知识的一种模式,而是存在的模式,因而解释学的问题是一个分析存在的问题,此在通过理解而存在。他赞同胡塞尔后期的理论,认为这种“理解”就是胡塞尔晚年探求的“生活世界”、“先验自我”和“意向的主观模式”等本体问题。利科认为,直接把“理解”规定为存在本体和先验自我,就可以谨慎地避开“关于主体和客体这个令人迷惑的循环问题”,而解释学研究的“存在全体和历史存在的关系,比知识论中的主客体关系更为基本”。但胡塞尔探求先验自我的本体,只诉诸“本质的直观”。海德格尔断言理解即存在,没有具体研究历史存在的许多特殊问题,他们只是作了不充分的“短路式”研究。必须依靠解释学,通过语言分析和“反思”,才能登堂人室,具体地发掘、把握他们所探究的世界本体。他还认为,解释学主要是一种研究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文本既是一种符号体系,也是生活意义的客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