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权衡理论假设市场半强式有效,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融资决策。动态权衡理论认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企业会任其资本结构在一个区间内变动,只有偏离最优值较大或者调整收益大于调整成本时,企业才会调整其资本结构;企业的杠杆水平仅在某些时期处于最优,而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偏离最优水平。推动动态权衡理论发展的先驱者是Stiglitz(1973),Brennan 和Schwartz(1978)以及Kane 等(1984)则率先基于税盾利益和破产成本建立了动态权衡模型,对动态权衡理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Fischer 等(1989)。Stiglitz(1973)研究了公开融资中的税收动态影响问题。Brennan 和Schwartz(1978)主要分析公司所得税对公司价值与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Kane 等(1984)则考虑了个人所得税、破产成本以及借债公司所采用的价值评价模式,但他们的模型因没有考虑调整成本而较难解释现实中资本结构类似“钟摆”的波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