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又称社会建构论。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心理学,特别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取向,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主要理论建构。早期形态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知识社会学。认为社会文化是知识生产的决定因素,研究重点在于文化力量怎样建构知识和知识类型。知识社会学家P.L.伯杰和拉克曼1966年出版的《实在的社会建构》在该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根1985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现代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运动》一文,标志该理论的正式形成。社会建构主义的重量级人物格根(Gergen),1985年给社会建构主义下了一个很复杂的定义:立足于科学史、符号人类学、科学的修辞学、女性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是作为反本质对话的非本质的知识理论,其对话的首要关注点为:知识声明出现于其中和判断源于其间的社会话语体系;知识体系中隐含的价值/意识形态、非正式生活与体制生活为本体论和知识论认同所维持和消解的方式;宰制信仰倾向的权力与特权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