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分为上、下两碑,用以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生平事迹,文多谀词且有失实。二碑书法飘逸,字态蕴藉风雅,结体宽博宕逸,气势雄浑开张,有篆之势、隶之意、草之情,清代包世臣对它大加赞赏后名气骤增,康有为称其为北魏"圆笔之宗"。其中,下碑肃穆庄重、气宇轩昂,自清代中叶以来即为著名书法家包世臣、叶昌炽、康有为等所推重。郑道昭先于天柱山刻出《郑文公之碑》后,发现掖县云峰山之东的寒洞山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碑文大体相同。一碑无碑额,一碑碑额正书2行7字"荥阳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