匦函投书(drop letters into the box),管理学-档案学-历史文书-文书术语-文书传递术语,中国古代朝廷接受臣民文书的投递方式。匦函,意为箱匣,为设置在官府里的意见收集箱。匦函投书实行于唐宋时期。武则天垂拱初年,为了开言路收揽人心,遍知天下事,侍御史鱼承晔之子鱼保宗请求铸造匦函以收天下密奏。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则天下令以铜为匦,四面各置小门,对应春夏秋冬,涂以黑红白青等色。东面称“延恩”,上赋颂及求官爵者投之;南面称“招谏”,有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称“申冤”,有冤情申诉者投之;北面称“通玄”,观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此匦每天放在朝堂之上,由正谏、补阙、拾遗等理匦使掌管,广收天下表疏。设置匦函的朝堂称为匦院,隶属中书省,以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充任理匦使,总管院事,并派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按日轮班掌管。每日清晨将匦函从内廷移至朝堂,日落则将匦函移回内廷,并将所有投书呈送给皇帝处理。匦院的设立,为当时朝廷及时了解民情提供了便利。唐天宝九载(750),以理匦使为献纳使,不久又恢复旧貌。宋代沿用此制,名称有所不同,比唐代更为完备。到南宋,这个制度已经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