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配置(community allocation),工学-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景观-恢复生态学-群落配置,通过人为设计,根据当地具体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群落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群落在整体上互利共生,以适应各类干扰引起的环境变化或修复环境污染的破坏及其他灾变的过程。真正意义的群落配置研究起步较晚,但它一开始就吸取了国内外古代和现代风景园林积淀的经验,并于20世纪60年代后从城市森林植物群落配置中开始发展。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恢复生态学的迅速发展,群落配置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中得到更广泛应用。为逐步建立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机制,群落配置常遵循以下6项原则:群落的近自然性。近自然性群落配置的核心是师法自然。自然环境下,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群落结构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群落种类。遵循“近自然”法则进行物种类别的配置,可以获得较高的环境容纳量和生物防治能力。群落内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能够为多种动物(昆虫、鸟类等)提供生存环境,并通过内部的调节机制形成和谐共生关系。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空间配置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中的各种群具有分层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