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农学-畜牧学-动物生理行为-动物生理学-家畜基础代谢率,存在于肌外膜、肌束膜,以及肌细胞内的脂肪。从化学组成上看,肌内脂肪的显著特点是含有更多的磷酯类物质。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解剖部位、年龄、性别、遗传以及营养状况等。机体不同部位肌内脂肪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肌肉中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数量和比例。红肌纤维的脂质含量最高,中间型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脂质含量依次降低。肌内脂肪的沉积比机体其他部位脂肪的沉积晚,出现在个体发育的较晚阶段。肌内脂肪的含量随着动物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畜牧生产上,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嫩度呈正相关,肌内脂肪越多,肉品嫩度就越好。肌内脂肪含量对肉的多汁性有重要影响,肌内脂肪含量高的肉保水性能较好。肌内脂肪对肉的风味等也有重要影响。肌内脂肪细胞与皮下脂肪细胞相比,脂滴较小,脂质代谢缓慢,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低。参与肌内脂肪沉积的调控因子有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膜环脂蛋白6(MARCH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