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宣卷(Changzhou Xuanjuan storytelling),艺术学-曲艺学-曲艺曲种-〔鼓曲类曲种〕-〔杂曲〕,中国曲艺曲种。约在清代中叶形成于江苏常州一带。基本的表演形式为采用常州方音说唱相间叙述故事。通常由五六人到十数人分持木鱼、碰铃、钹、镲、小锣、鼓等乐器配合伴奏,一人宣说、数人群相唱和。所用唱腔有〔南方调〕〔挂金锁〕等。表演前一般配有一定的仪式活动,如桌上供或墙上挂佛像,表演者洗手拈香、磕头后方能表演。这些仪式活动与宗教场所的佛、道“经卷宣讲”及社会上的“佛头”俗信祈愿活动有本质区别,其主旨仍是娱乐世人的故事“说唱”及思想教化。清末民初,常州宣卷的演出在常州的横山桥、潞城、横林、遥观一带非常红火。尤其是横山桥地区,单是前街、后街,每至夜晚,就同时有十五六家班社进行宣卷演出。其特色是以各家庭成员(主要是女性)为宣演班子,一般七八人左右。当时,以包家班、汤家班、杨家班、章家班、谢家班五家最为有名。每年的农历冬至到腊月二十四送灶日和正月初三至二月二,是横山桥地区宣卷演出活动最为兴盛的时段。每至夜晚,木鱼一敲,碰铃一响,主唱开言,和唱悠扬,前街、后坊的人便闻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