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流派(genres of Chinese opera),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近代戏曲,中国戏曲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个性化表现样式。“流派”一词原指水的支流,艺术领域通过转义、衍生的方法,以之指称独具特征的经典学术和艺术派别。明人王骥德《曲律·论家数第十四》曾提及“以儒门手脚为之”的“文词家一体”,以及这种戏曲文学风格与本色派的并立,包括后世习称的吴江派、临川派,都是在创作实践中以剧作家地域为基础而生成的戏曲文学流派。戏曲流派随着个性化创作的出现而逐渐生成,除戏曲文学流派外,还有以地域文化和戏曲艺术家创造为基础的唱演流派。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描述明代北曲杂剧状况有云:“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今惟金陵尚存此调。然北派亦不同,有金陵,有汴梁,有云中,而吴中以北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塘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明代北曲杂剧中出现的这些地域流派,是戏曲逐渐分化中形成的个性独立的艺术形态。在戏曲发展史上,这种流派形成方式普遍出现。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称,“自魏良辅立昆之宗,而吴郡与并起者为邓全拙,稍折衷于魏,而汰之润之,一禀于中和,故在郡为吴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