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补充(fish recruitment),农学-渔业-渔业资源-渔业生物学基础-鱼类补充,鱼类种群中初次达到性成熟年龄个体的增加或鱼类种群中初次达到可捕规格个体的增加。英国学者英国渔业资源学家E.S.拉塞尔[注]在渔业资源群体数量变动的研究中,率先阐述了鱼类补充在渔业资源变动和更新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31年提出了罗素原理,将鱼类补充、鱼类生长、鱼类自然死亡和鱼类捕捞死亡四项基本因素概括和模型化。从此,鱼类补充日益成为渔业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里克[注]在1945年研究鱼类早期生活史中影响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将鱼类补充、鱼类生长、鱼类死亡和产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1954年建立里克亲体-补充量模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鱼类补充的相关研究。鱼类种群中初次达到性成熟年龄个体的增加,称为生物学意义上的补充;鱼类种群中初次达到可捕规格个体的增加,称为渔业意义上的补充。其中,生态学意义上的补充是客观的,而渔业意义上的补充是人为确定的,可能会随着渔业利用情况的不同而改变。种群通过补充来补偿因开发利用或者自然死亡而损失的个体,补充成为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认识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