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sacrificial melody),文学-中国文学-秦汉文学-汉乐府-【文体】,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祭祀用的乐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乐府诗为十二类,第一类为“郊庙歌辞”。中国古代重礼乐,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祭祀天地、宗庙、明堂、社稷等,都用礼乐,作乐歌,以接人神之欢。《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的乐歌,《清庙》为祭祀太庙的乐歌,《我将》为祭祀明堂的乐歌,《载芟》《良耜》为藉田社稷的乐歌。汉高祖时,唐山夫人作《安世房中歌》十七首,用于宗庙,以祭祖考。武帝时,诏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诗十九章,以祀天神地祇。东汉明帝时,乐分四品,一为大予乐,为郊庙之乐。二为雅颂乐,其中有“六宗、社稷之乐”(蔡邕《礼乐志》)。宋刻本《乐府诗集》中的“郊庙歌辞”魏时复先代古乐,晋武帝时沿用魏乐舞,诏傅玄造郊祀明堂歌辞。此后祠天地五郊,有《夕牲歌》《迎送神歌》及《飨神歌》,五郊又有《青帝歌》《赤帝歌》《黄帝歌》《白帝歌》《黑帝歌》。东晋时,贺循为太常,始有《登歌》之乐。南朝宋文帝时,诏颜延之作《天地郊夕牲》《迎送神》《飨神》雅乐登歌三篇,大抵依晋曲。南齐及梁、陈,初皆沿袭,后更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