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碎化(fragmentation),历史学-世界历史-〔总论〕-〔史学理论〕,史学研究现象。自20世纪中叶以来,历史学的领域一直在扩大,历史研究的题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不仅家庭、婚姻、妇女、儿童、老人等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感觉、身体、仪式、象征、记忆等非传统的历史题材也进入史学研究者的视界。史学的领地囊括每个人和所有种类的人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学,对历史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细致,但这种发展导致史学碎片化。史学碎片化主要表现为:①论题小而微,缺乏大关怀与大问题。有的研究者仅仅出于填空补漏或猎奇而一味选择边缘细小的研究题目,导致论题只是特殊、个别、具体、边缘的个案,缺乏普遍性与一般性意义,成为脱离社会变迁与时代主题、游离历史主体与主流的边角碎屑,缺乏历史价值。②论题细碎而零散,缺乏大联系与大序列。有的研究者缺乏联系性和整体性思维,选择的论题只是某种零散、孤立的社会现象,成为游离于历史逻辑之外的孤立零散的碎屑,缺乏普遍意义,丧失历史价值。③论题小而平面化,缺乏大理论与大阐释。有的研究者仅止步于对具体事项的描述,即使十分清晰地还原了事物的原貌,其意义仍然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