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文体,文学-外国文学-希伯来-以色列及其他亚洲文学-越南文学,越南后黎朝黎圣宗时期科举考试中文体书写的特征,被后世科举考尊奉为典范。越南独立后,从1075年李朝实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到阮朝弘宗启定四年(1919)废除科考,科举取士制度在越南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越南李陈时期的科举成为选官的方式。至后黎朝越南已建立起一套培养儒士和官吏的正规制度,如设立国子监,乡试每四年一举行。会试中四场者方可参加殿试,在会试后数月由皇帝亲自主持,中格者被称为进士。黎圣宗洪德年间(1470~1497)为越南科举最为鼎盛时期,在取士规模、选人公平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越南文人的科考水平也达到了很高成就,尤其体现在策问书写中。在策问中所问之事都是有关国家社稷的问题,而不局限于问《四书》《五经》,文人作答时也多恢宏之气。这被后世称为“洪德文体”。洪德年间科考中文人书写所展示出的浑雄洪大之气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其在策论中的问答形式也多为之后统治者所借鉴,如潘辉注在《历朝宪章类志》中称“正和十四年(1693)命‘洪德文体’。中兴以来,学者专事章句,文章日益卑鄙。长篇逐段用开讲一句照应,全段首加然字,论之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