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演剧(student performance),艺术学-戏剧学-中国话剧-史论-概念,中国话剧从草创到诞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学生群体因其身份地位、社会层级所做的演剧探索。中国早期的话剧探索,与学生演剧的行为密不可分。学生演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第二种情况为新式学堂的学生演剧。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主要指的是中国早期的教会学校所开展的以教学为目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及表达能力的演剧活动,最初是表演宗教题材的宗教剧,后来发展为表达学生观点,乃至直接讽刺时事的演剧活动。新式学堂的学生演剧,其背景在于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日益逼近,中国开始积极兴办新式学堂,此类新式学堂有京师同文馆、长沙求实学堂、天津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及各地师范学堂、中小学堂等。与教会学校不同,在新式学堂中,国内有志知识分子发挥着较大作用。在国家日颓的历史背景下,学生关注时事,常怀忧国忧民之感,这样的情感和思考,直接反映在新式学堂的学生演剧中。此类演出,有南洋公学的《六君子》《义和拳》《张文祥刺马》《英军掳去叶名琛》《张廷标被难》等。学生演剧体现出了学生群体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兴亡的入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