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歌仔(Taiwan Gezai),艺术学-曲艺学-曲艺曲种-〔鼓曲类曲种〕-〔杂曲〕,中国曲艺曲种。流行于台湾各地。为福建南部流行的锦歌于明代末期传入台湾后,与当地的“采茶”“褒歌”“车鼓”“竹马”等民歌曲调结合,并采用当地方音发展而成。台湾歌仔的表演形式与闽南地区的锦歌相仿,艺人自持月琴或二胡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曲本散韵相间,唱词齐言杂言兼具,开头都有“引子”,起静场的作用,演唱到高潮之处常留“关子”以吸引听众,结尾处叫“煞尾”。唱腔结构为曲牌体,所唱曲调统称“歌仔调”,具体包括源于锦歌的〔七字仔调〕(又称〔四空仔〕)、〔大调〕(或称〔倍思〕)和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台湾杂念仔调〕等。历史上教唱歌仔调的地方叫“歌仔馆”。每逢婚丧喜庆或节日演唱歌仔调的乐队叫“歌仔阵”。书肆刊刻的歌仔曲本叫“歌仔册”。台湾歌仔的传统节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历史题材、民间传说及武侠故事,也有宗教故事和趣味知识。代表性的有号称“四大套”的《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郑元和》,号称“八小折”的《孟姜女》《妙常怨》《安童闹》《井边会》《昭君和番》《董永卖身》《金花看羊》《雪梅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