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报时(chime drum clock),文学-传播学-媒介史-【口头与身体媒介】-原生视听媒介,敲钟击鼓,是古代中国都市的时间管理制度。颁授属民以节令时日, 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事情。在通都大邑当中, 设置特定的场所, 用以敲钟击鼓,以昭示一日之中的不同时辰。敲钟击鼓,据以定更报时的具体方式,历朝历代并不定于一尊。如汉代的钟鼓报时制度,依据钟、鼓两种不同的声音功能加以界定。夜尽天明之时,以击鼓迎晨,这是因为鼓声振奋,击鼓以动众,有催人劳作之意。而“钟以止众”,故“昼漏尽, 钟鸣, 则息也”。自唐以降,多以晨钟暮鼓的方式报时: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在世俗社会中,常以钟、鼓之声安排日常作息和城市管理。官员依随鼓声,升堂理政,是为“击鼓报衙”制度。城门启闭,也以鼓声为号。再如唐代交易之市,以鼓启之,以钲闭之,正是源于古代师旅分别用鼓和钲来号令士卒进退行止的做法。钟与钲、铎,声音、性质俱差相仿佛。清晨日出东方,开启门扉,势如进军破阵;傍晚日落西山,闭塞城阙,状同回马收兵, 相互之间, 理正相通。佛寺乃方外之地,其报时方式与世俗别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