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音乐(Lusheng music),艺术学-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艺术-〔表演类别〕,流传于中国贵州、广西、云南、湖南、四川等省、自治区的苗、侗、水,仡佬、瑶等民族的簧管气鸣乐器。其中以苗族芦笙最盛。苗、侗、水族称芦笙为“梗”或“嘎”。在古代,它是以芦(苇)做簧的乐器。苗、瑶等民族的先民在秦汉至晋代时期,同属居住在武陵山区的“蛮”联盟集团成员,晋以后向西迁徙的部分形成苗族,向南者形成瑶族,从现今他们都拥有芦笙这一事实的推断,芦笙的出现最晚当在晋以前。芦笙由杉木或松木制成的笙斗、白竹竹管制成的笙管、响铜锻造的簧片等几部分构成。为增大音量、丰富音色,有的民间芦笙还配置有用小竹管、笋壳、葫芦等制成的共鸣器。从宋代陈旸《乐书》称芦笙为“瓢笙”,音量小“如蚊呐声”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宋代以前系以“葫芦”为笙斗,簧非金属片。芦笙有弯管和直管两种,分小号、中号、次中号、大号、特大号等规格。小号芦笙长约80厘米左右,特大号芦笙最长可达5米。民间芦笙的传统形制主要为一(笙)斗六管六音笙(含六管五音、四音、三音、二音、一音笙);七至十三管音的芦笙出现的时间较晚,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