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藏戏(Qamdo Tibetan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又称昌都朗达羌、阿西拉姆。19世纪,受拉萨藏戏演出影响,昌都僧俗亦要求学演藏戏。昌都最有影响的帕巴拉活佛世系的七世帕巴拉对此也很重视,由昌都西娃拉活佛世系的四世西娃拉亲自改编卫藏地区的传统藏戏剧本,并组织该寺负责宗教乐队、跳神、绘塑酥油花的喇嘛进行编演藏戏的尝试。20世纪20年代末,十世帕巴拉从拉萨三大寺学经回来,一方面着手恢复因川藏纠纷被烧毁的昌都寺,一方面着手筹建昌都藏戏班和果卓(锅庄)舞队。戏班由阿却扎仓喇嘛组成,又将朗珠扎仓演过戏的喇嘛洛桑西若、洛察、若则、阿墟塔请来做老师,主要从昌都的锅庄、巴弦、热巴和其他当地民间的、宗教的表演中汲取素材,又借鉴川剧、秦腔和其他戏曲种类的一些手法,发展形成了昌都藏戏的独特艺术风格。传统剧目包括改编的《智美更登》《白玛文巴》《卓瓦桑姆》《顿月顿珠》《文成公主》等,创作的《拉莱沛琼》《索朗多王子》《释迦十二行传》等。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阿却扎仓恢复了藏戏演出。1962~1963年,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整理了《顿月顿珠》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