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芙蓉(lotuses over clear wate),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理论批评观念】,中国古代关于诗歌风格的文论概念。指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或追求的自然之美。南朝钟嵘《诗品》中卷云:“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鲍照比较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歌后,说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清水芙蓉指像谢灵运诗歌中表现出的自然可爱、不加雕饰之美。但清水芙蓉所代表的美感或美的理想不是毫不加工的粗糙质拙,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美,是高度洗练、去除一切杂质而自然天成之美。清水芙蓉强调的是作品的神,是作品表现出的思想人格。清水芙蓉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哲学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不饰于物”都主张自然朴素是美的一种标志。魏晋以后,老庄思想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清水芙蓉成为一种被人认同的比错采镂金更高的美的境界。唐代李白在其诗中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语。宋代苏轼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推崇“清新”与“清真”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