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兵之乱(A rebellion against subdued army),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政治]-唐朝,中国唐穆宗时期推行裁减军队所导致的兵乱。唐宪宗在位期间曾用兵征讨叛乱方镇,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河朔三镇也表示归服中央,出现了“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唐廷发生宫廷政变,唐宪宗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所弑,唐穆宗李恒即位。唐穆宗即位初期,承“元和中兴”之余绪,国内安定,边境无虞,时宰相萧俛、段文昌等人执政,认为天下既复归太平,就无须继续保留过多军队,应逐步减少军队数量,同时也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遂向穆宗提出“消兵”的建议。具体做法是,密诏天下各地军镇,准许每年每100人中有8个“逃死”名额,实际上就是强令军士每百人减少8名,以达到逐步裁减军队人数的目的。这就是所谓“消兵”之策。唐穆宗未即位时,就对其父唐宪宗大规模用兵的方略持有异议,因此认可了萧、段二人的“消兵”对策,密诏各地军镇推行“消兵”之策。消兵政策执行以后,军士因“逃死”而失去军籍者众多,这些被迫离开军队的士兵,因为生活无有着落,只能啸聚山泽成为盗贼,从而形成新的动乱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