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丝弦(Hunan silk-string singing),艺术学-曲艺学-曲艺曲种-〔鼓曲类曲种〕-〔时调小曲〕,中国曲艺曲种。流传于湖南各地。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由江浙一带流入湖南的时调小曲和湖南本地的民歌曲调融合发展形成,时间约在清代初叶。用湖南方音表演,在湖南各地的流传中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脉。其中主要有以常德为中心的“常德丝弦”、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沙丝弦”、以浏阳为中心的“浏阳丝弦”、以平江为中心的“平江丝弦”、以衡阳为中心的“衡阳丝弦”和以邵阳为中心的“邵阳丝弦”等。其中,以“常德丝弦”最为繁盛。湖南丝弦的传统表演形式为多人分持扬琴、鼓板、京胡、二胡、三弦和琵琶等围坐一圈,轮递说唱,座次及乐器的位置有一定之规,即“扬琴对鼓板,京胡对二胡,三弦对琵琶”。以唱为主,间有道白。道白分“表白”(第三人称)、“说白”(第一人称)、对白和插白4种,多为散文体式,偶有韵白。节目多为《西厢记》《二度梅》《秦香莲》等长篇传奇故事。后来走上高台,多为1~2人以简板等节拍站唱,另有多人坐着分持扬琴、鼓板、京胡、二胡、三弦和琵琶等专司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