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冰核(ice nucleus in the atmosphere),理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云和降水物理学-云和降水微物理学,能使大气中的过饱和水汽在其上凝华而生成冰晶的气溶胶粒子,或者能使大气中的过冷水滴在其上冻结而生成冰晶的气溶胶粒子,分别称为凝华核和冻结核,统称为大气冰核。大气冰核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成冰的温度,使云中成冰的机会增多(见云和降水微物理学)。在给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所含的气溶胶中,能起成冰作用的冰核数目,称为冰核浓度。因为冰核引起冰晶的生成过程是随机的,加上测量中存在的困难,所以冰核浓度的测定值比较粗略。一般而言,大气冰核浓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按指数规律增加。在-20℃时,每升空气中约有一个冰核。温度每下降4℃,其浓度约增大10倍。大气中的冰核浓度,也随气团性质或地域而变化。利用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辨别出雪晶中有含硅物质的固体核心。实验证明,土壤和砂子的微粒有较高的成冰能力。这说明大气冰核的主要成分是土壤和灰尘。由北半球冰核浓度高于南半球的事实及日本观测到大气中冰核浓度提高同中国北部的尘暴有联系的现象,都说明大气冰核的主要来源是大陆地面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