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太原(North Capital Taiyuan),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历史地理]-[京畿地区],中国唐代城市名。又称北京。即唐河东道太原府城,故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约20千米、汾河两岸。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一说长寿元年,692),以并州为武则天故里,建为北都,置并州都督府,中宗神龙元年(705)罢。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又以并州为唐高祖发祥地,升为太原府,建北都。天宝元年(742),复改北都为北京。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罢京号。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复以太原府为北都,终唐未改。太原城为唐朝北都,前后历时达170年左右。唐太原府领十三县,晋阳、太原二县附郭,为赤县。北都太原居山西中部,太原盆地西北隅,西依龙山,东濒汾河。汾河谷地为南北交通要道,其东西又各有山口沟通往来,地理位置重要,一直发挥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作用。在唐代北都太原城的发展史上,经历了春秋、战国、西晋、东魏、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的创建、重修和增筑,形成太原三城:西城、东城和中城。西城是唐北都太原三城的主体部分,建城历史最为悠久,西城内又分为太原府城和晋阳县城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