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文书(memorial to the throne),管理学-档案学-历史文书-上奏文书,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上行文书的统称。奏是进的意思,特指向君主进言、上书。上奏文书是古文书中的重要类别,起源于先秦,形成于秦汉,直至明清时期仍在使用,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运作。上奏文书起源很早,《尚书》中就记载了夏商周许多大臣进谏君王的文辞。秦代以前,臣对君的进谏之文统称“上书”,如战国时有李斯《上秦王书》。秦统一六国,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君臣之位得以确立,秦始皇改“上书”为“奏”,上奏之文正式形成。汉代的国家文书制度逐步完善,上奏文书分为四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初步建立了上奏文书体系。除章、奏、表、议之外,汉代奏议还应包括封事与策论。汉代奏章一般不封口,如奏陈机密事宜,为防止泄露,用双重封条贴黑色袋内呈上,是为封事。封事是后代密奏、秘折的开端。策论指的是对策之文。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题目写在简上,故名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故名对策,如董仲舒应汉武帝之诏所写的《举贤良对策》。汉代臣僚上奏皇帝亦称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