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傩舞(Wuyuan nuo danc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傩舞,中国民间舞蹈傩舞的一种。又称舞鬼、鬼舞。主要流传于江西婺源的乡镇村落。历史上表演班社众多,有“三十六傩舞、七十二狮班”之称,其中狮班又多为既舞狮又跳傩的狮傩班。各班社的表演不尽相同,既有表现原始的逐神驱鬼的《搭架》《追王》以及“开箱”“封箱”“教鬼”“开光”“收耗”等傩仪中规定的傩舞,也有反映神话与传说的《开天辟地》《太阳射月》《孟姜女送寒衣》《刘海戏金蟾》《魁星点斗》《判官醉酒》等;既有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丞相操兵》《关公磨刀》,也有模拟动物习性的《舞仙鹤》《猴子捉虱》等;既有表现戏耍玩闹的《单棒》《双棒》《舞小鬼》,也有表现乡土生活的《傩公傩婆》《口白语戏》等。婺源傩舞保留了古朴、粗犷、简练、形象、传神的艺术风格,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4种表现形式。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沉而不懈,梗而不僵。服饰受目莲戏、徽剧及京剧影响,多采用蟒、袍、靠。伴奏以大锣和大鼓为主,外加大钹、小镲、堂鼓、手鼓,偶有使用曲笛和弦乐的情况。表演者所戴面具则以插羽毛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