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甲布(Gesajiabu),艺术学-曲艺学-曲艺曲种-〔少数民族曲种〕,中国普米族曲艺曲种。主要流布于云南西北部宁蒗、兰坪、维西等县的普米族聚居区。以主要演述普米族的英雄史诗和神话传说《格萨甲布》而得名。形成时期无考。“格萨”是人名,“甲布”是普米语“王子”或“大将”的意思。格萨甲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使用普米语徒口唱叙,说唱相间,以唱为主,无乐器伴奏。唱腔曲调有〔查里调〕〔支萨里调〕〔格鲁里调〕等。格萨甲布最主要的传统节目,即是《格萨甲布》。其曲本篇幅很长,相传全本的散文叙述部分有300多万字,唱叙的韵文唱词达1万余行,由表示“东西南北”即普米语“尼西火冲”的《尼格萨甲布》《西格萨甲布》《火格萨甲布》《冲格萨甲布》4个部分组成。因普米族和藏族的文化渊源十分深厚,《格萨甲布》被认为是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亦即藏族曲种岭仲的传统经典曲本《格萨尔王传》的影响,结合普米族自身的生活习俗与审美情趣,逐渐创演形成。《格萨甲布》与《格萨尔王传》在情节内容上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就连主人公的名字即“格萨”和“格萨尔”也语音相近。《格萨甲布》因之被誉为“普米族的《格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