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锣鼓(Suona gongs and drums),艺术学-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音乐体裁等〕,中国土家族的一种吹打乐。又称湘西唢呐锣鼓,土家族称谷锣哈。主要流传于湖南西部和西北部。由两支唢呐加海螺、大锣、小锣、包包锣、头钹、二钹8件乐器组成。唢呐锣鼓中唢呐作用极为重要,由它把整个锣鼓曲牌串联起来,能强能弱、能悲能欢,抒情自由灵活。在古代流传于“上溪州”之地(今天湖南永顺、龙山),据考证超过280年的历史。“溪洲之地黄狼多,三十五十藏岩窝;春种秋收都窃食,最怕山人鸣大锣。”《龙山县志》载:“夏日芸苗,教数人合起一家,彼此轮转,以次而周。往往数十为曹,中以二人击鼓鸣钲。迭相歌唱,其余芸者,进退作息,皆视二人为节。闻歌欢悦,劳而忘疲,其功较倍。”其整体曲式结构多为“曲牌体”,曲牌有70多个,常用的有〔将军令〕〔大开门〕〔接亲令〕〔接军令〕〔安请〕等。而每个曲牌具体的结构有单一乐段、双乐段和多乐段及循环变奏体等。随着时代发展湘西花垣、保靖、永顺、龙山一带的薅草锣鼓加上海螺和唢呐发展为“唢呐锣鼓”。现常用于红、白喜事和一年四季的节日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