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神话(Chang'e mythology),文学-中国文学-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故事】,中国月中女神神话。嫦娥,又称姮娥,其奔月神话最为民间所乐道,主要内容是嫦娥偷吃了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不死药而升入月宫。嫦娥神话体现了先民的月亮崇拜和不死信仰的观念。嫦娥神话较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归藏》,但记叙粗略,只说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奔往月宫成了月精,并未提及羿。最晚至西汉,嫦娥已与羿相联系。《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药,带回家中。妻子嫦娥趁羿不在,偷吃了不死药,不觉飞离地面,奔向月宫。在《淮南子》的古本中还有嫦娥到月宫后化为蟾蜍的记载。汉代石刻画像和砖画中常见一只人立的蟾蜍在西王母座前持杵捣药,被一些学者认为即是因窃药而遭受惩罚的嫦娥化身。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人们对嫦娥的态度逐渐从谴责转变为同情,化蟾之类的古老神话慢慢地被遗忘。嫦娥奔月(南阳汉代石刻)嫦娥神话深受古今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青睐,嫦娥美丽、纯洁、哀怨的意象大量出现于文人的创作之中。其中,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最为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