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气象(meteorology of soybean),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气象学-[专业农业气象]-[种植业与气象],研究大豆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规律的作物气象分支。简史大豆栽培起源于中国,古称“菽”。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吕氏春秋》关于“得时之菽”的描述反映当时栽培大豆已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日本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有关于大豆的记载,说明日本1000多年前已普遍种植。18、19世纪大豆传入欧洲和美洲,20世纪扩展到非洲。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但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五大产区。大豆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作物育种学家王绶1925年将哈尔滨等地的大豆品种引至南京播种,研究大豆品种的光照习性。1943年,中国大豆育种学家王金陵将中国划分为5个大豆栽培区域,论述了各区气候状况和适宜品种类型,分析了南北地区大豆光照生态类型。1959年,丁振麟进行了大豆生物气候适应性研究。此后,中国学者相继就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大豆品种地理分布的气候生态特点等做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