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溃疡病(peach constriction canker),农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真菌病害-桃溃疡病,由核果果腐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引起的桃树的真菌病害。又称为桃缢痕溃疡病。核果果腐拟茎点霉,属于无性拟茎点霉属真菌。分生孢子器单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扁球形,有孔口。分生孢子梗分枝,有隔。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头略尖,无色。中国仅在辽宁、云南、山东、河南局部地区发现。桃溃疡病可危害新梢,在叶痕上形成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有明显或者不明显轮纹;或在枝条基部形成褐色环绕的病斑,感病初期肿胀,后干枯凹陷。受害果园中出现大量的新梢枯萎并死亡。也会在果实表面形成外围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呈溃疡状的病斑,最终导致全果腐烂,从病斑中部开始长出灰色霉层,后长出黑色颗粒状物(微菌核),同时有乳黄黏稠状物产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上越冬,也能在果园内脱落在地面的病枝上存活。分生孢子随风雨大量传播,由伤口侵入。以7月后期至8月初数量最多,可进行再侵染。病害一般在6月初开始发生,到10月发展至高峰。病原菌于11月进入休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