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采访(Written interview),文学-新闻学-新闻实务-新闻采访-[采访类型]-书面采访,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获得书面答复的采访形式。书面采访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采访对象为国家元首、政府总理等重要人物时,他们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的面访;②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③由于各种原因,记者无法接近采访对象;④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也面访过,可当记者回到编辑部提笔写作时,察觉到有些问题尚不十分清楚,或某方面的材料缺乏,或又发现了新问题,可以书面方式作补充采访。在中国,书面采访大约在民国初年出现。1912年3月19日,孙中山的《复上海各报馆电》就是用书面(电报)答复上海各大报提出的问题。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了许多读者来信和他的复信,讨论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文学等问题。1916年10月1日,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第2卷2号上的《答胡适之(文学革命)》,具有书面采访性质,颇有影响。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书面采访已不限于报社记者,杂志编辑也往往用这种方式向社会有关知名人士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