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炉窑(farm furnace),农学-农业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农村节能设备。中国在商代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炼铜窑炉,窑炉温达到1200℃,窑炉子内径达0.8米。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熔铜窑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提高窑炉温度的技术,从而生产出了铸铁。1794年,世界上出现了熔炼铸铁的直筒形冲天窑炉。其利用蓄热室对空气和煤气进行高温预热,从而保证了炼钢所需的1600℃以上的温度。1900年前后,电能供应逐渐充足,开始使用各种电阻窑炉、电弧窑炉和有芯感应窑炉。20世纪50年代,无芯感应窑炉得到迅速发展。后来又出现了电子束窑炉,利用电子束来冲击固态燃料,能强化表面加热和熔化高熔点的材料。最早用于锻造加热的窑炉子是手锻窑炉,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凹形槽,槽内填入煤炭,槽的下部供入燃烧用的空气,其工件埋在煤炭里加热。手锻窑炉不仅热效率很低、加热质量不好,而且只能加热小型工件,以后发展为用耐火砖砌成的半封闭或全封闭窑炉膛的室式窑炉,可以用煤、煤气或油作为燃料,也可用电作为热源,其工件放在窑炉膛里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