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峪刻经(Stone Inscription at Fengyugou),历史学-文物-石窟寺、石刻-古代石刻,中国唐代石刻。石柱上刻有佛教《华严经》,故名为晋祠藏风峪华严石经,简称晋祠华严石经。根据石经中所见武周新字,确定石经始刻于初唐武周(684~705)时期,五代时期有部分补刻。最晚至元代,风峪刻经就已收藏于风峪沟石经藏院内,清初发现于藏院下面的太原风洞,清代学者朱彝尊曾亲自考察风峪刻经,并撰写了《风峪石刻佛经记》。1940年移送至太原晋祠保藏。风峪刻经全部为无盖无座无纹饰,上下一致,但高低参差,宽窄不一,多数为1米以上的方形石柱,四面刻字,也有少数五面、六面或八棱形石柱,形制十分独特。朱彝尊考证风峪刻经为126石,1963年文物保管部门的统计为114石;现经出土和民间收集,共存130石。石经以楷书刻制,是唐代小楷中的精品,结构严谨,风格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小楷中参以隶、魏笔意,具有浓郁的初唐书法神韵。风峪刻经是唐译八十卷《华严经》祖本,是校勘各版本《华严经》、研究华严宗经论的重要资料。1952年,太原市晋祠文物管理所对风峪刻经开展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