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序曲(French overture),艺术学-音乐学-西方音乐史与当代音乐创作-〔音乐体裁样式〕,音乐体裁样式的一种。一般指巴罗克时期法国歌剧序曲。最初产生于法国芭蕾中,其后在法国歌剧中形成它典型的形式。在巴罗克时期的歌剧序曲发展中,法国序曲是一种与意大利序曲不同的,具有法国文化特质的序曲类型。它在17世纪中叶成型。J.-B.吕利将序曲扩展为两个具有对比的音乐段落。序曲的第1段,二拍子,慢板或中板,庄严行进的步伐,华丽的附点节奏,似乎是法国威严君主专制的象征。第1段结束在属调或关系大调上。第2段是快速的赋格段,三拍子或复合节拍,与第1段形成鲜明对比。第2段临近结尾处常常有一个短暂的返回,即在风格上或材料上重复第一部分的内容。这种法国序曲最早出现于吕利的芭蕾舞《阿尔西迪安娜》(1658),后来又固定作为吕利的抒情悲剧的序曲,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它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标准形式。这种法国序曲很快被德国、英国的作曲家采用。除了作为歌剧序曲,如H.珀赛尔的《狄多与埃涅阿斯》,还被安排在管弦乐或键盘乐组曲的序引乐章,如J.S.巴赫的《管弦乐组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