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Mulan Hunting),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文化,中国清代在木兰围场举行的秋季围猎活动。是在满洲人固有的狩猎习俗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为清代军礼之一。“木兰”汉译“鹿哨子”或“哨鹿围”,是捕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以桦皮或树木制成,长二三寸,状如牛角喇叭,用嘴吹或吸,发出“呦呦”鹿鸣之声,引诱鹿来,将其捕获。“秋狝”即秋天打猎。康熙十六年(1677),圣祖巡视长城内外,初次在内蒙接受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等部王公贵族的朝见。二十年四月,圣祖带领满汉大臣、八旗劲旅再巡边地,因欲“举蒐狩之典”,故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遂开灵囿”。其范围周1300里,南北200余里,东西300余里,东北为翁牛特界,东及东南为喀喇沁界,北为克西克腾界,西北为察哈尔正蓝旗界,西及西南为察哈尔正蓝、镶白二旗界,南为热河厅界,专属皇家围猎的木兰围场正式建立。自康熙二十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圣祖、高宗共北巡101次,其中举行木兰秋狝89次。木兰围场幅员广大,为防止流民和其他人员进入皇家围场私猎与砍伐,清廷在围场周围设立柳条边与卡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