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学(Planetary Science),理学-天文学-太阳系-行星-行星科学,研究绕太阳及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等成员(统称为“行星体”)的各种性质及其形成演化史。研究内容极其广泛:从行星体的大小形态、质量、密度、引力场、磁场、运动等宏观物理性质到岩石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等化学性质;从内部结构到表面特征及大气结构;从极光、闪电、火山喷发等短期过程到形成演化的长期过程。研究方法从地球上的多种天文观测,发展到高空和大气外的多种观测,飞船抵近飞越探测、乃至着陆探测和取回样品到实验室分析,几乎所有可用的现代尖端技术都被用于取得行星体的资料,相应地进行各种理论研究以及实验室和计算机模拟研究,成为活跃的边缘交叉学科。自古以来,在星空众星间游荡的行星就引人关注与探索。1543年,N.哥白尼的名著《天体运行论》阐述的日心说开始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进而形成太阳系概念。1609年,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看到金星也有圆缺变化,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从太阳黑子移动推断太阳自转,银河由密集的恒星组成,为日心说提供了新证据,从此开拓行星科学的天文观测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