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诗制度(the regulation of collecting poetry),文学-中国文学-先秦文学-先秦诗歌-【文体、作法】,中国周王朝派专门官员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经过乐官集中整理加工后上呈天子,是天子体察民情、下观风俗的一种手段。传世的先秦文献中并无关于采诗制度的明确记载,但也不乏学者为之钩沉。汉代文献中关于采诗制度记述较多,如《孔丛子·巡狩》:“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采诗的王官或称“行人”“遒人”“轩车使者”,或为专门的史官,他们周游于市井田间,将下层百姓的各种讴吟抒怀歌谣搜集起来交给王室乐官,统一整理后上呈天子。《汉书·食货志》(唐抄本)今《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即来源于乐官整理后的此类诗篇。上博简《孔子诗论》载:“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邦风”即“国风”。《国风》通过敛集而来,其目的在于“溥(普)观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