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之民(people of five regions),法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史-〔民族观、制度与政策〕-五方之民,中国先秦时期,各方位民族的泛称。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对“天下”不同人群分布称为中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礼记·王制》载:“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谷,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五方之民的称呼虽然和方位有关,但划分的依据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服饰、饮食、居住等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五方之民的划分随着秦汉统一多民族王朝的出现演变为华(夏、汉)、夷(四夷、夷狄)两大群体,二者的互动推动了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