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收军(around-the-clock scout),历史学-中国历史-明史-典章制度,中国明代军队中负责侦察、传递情报等事的军种。因其昼夜在外收集情报,至晚亦不能回营地,故名。 “夜不收”最早记录为明代宣德三年(1428),但观其所载,在此之前,夜不收应已存在。弘治以后,在沿边各镇设置夜不收,遂成定制。夜不收的数量,依据其所在的墩台、城、堡所处地理位置而定,军事要地所配置的夜不收人数较多。夜不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属于将帅直辖的夜不收;二是驻守墩台等处,负责外出侦察,由所在地的指挥、守备所管辖。此外,在营兵、各巡抚总督、兵备道衙门、各地镇守将领下大多设有夜不收。夜不收的职责主要为沿边侦防,收集与传递情报,同时亦会承担烧荒、劫营、押解犯人、收服敌人等事。因其任务颇多,常常在夜不收前冠以摆拨、走报、投虏、墩台等名目。夜不收主要从军士精壮者中选任,同时又吸收土著、被掳走逃回人口和少数民族等。在选拔过程中,为了防止舞弊,采取“连名结状”的官兵互保制度。成为夜不收后,并不能立刻执行任务,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通过考核后,方能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