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式(format of ancient books),管理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与文献保护-【中国古籍整理】-古籍版式,雕版印刷时期每一印页所反映的格式。雕版印刷时期,纸张单面印刷。每一印页都有一定的格式。明初叶盛《水东日记》,其言宋版书云:“宋时所刻书,其匡廓中摺行上下,不留黑牌。首则刻工私记本板字数,次书名,次卷第数目,其末刻工姓名,以及字总数。余所见当时印本如此。”版式由版面、栏线、界行、版心、象鼻、鱼尾、书耳、行款、天头、地脚组成。一块印版所占面积称为版面,也叫匡廓。版面四周的黑线叫《孟子集注》宋刻本书影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栏或线。栏线或为单线,或为双线。版框的上下距离称为高,左右距离称为宽或广,用以表示版框尺寸的大小。版面内分行的直线,称为界行,又叫边准。不分界行的则称为白文。在版面中心折叠处有较窄的一行,称为版心,亦称版口,或版中缝,或中折行,是印页对折的标准。在版心中鱼尾上下到版框之间部分称为象鼻。象鼻中央有一黑线,称为黑口,有粗有细,粗者称大黑口,细者称小黑口、线黑口。以此线为准进行折页,无黑线则称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