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回避(biological avoidance),理学-生态学-〔生态毒理与污染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污染物毒性评价〕,在污染环境中,生物通过生理机能和行为方式的调整,避免或减少污染物进入体内的现象。生物对污染物的回避是抗性或耐性的一种主要机制。植物将污染物排斥于体外,使其不能进入叶片、根内,无须消耗大量物质和能量来结合、分解、排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抵抗污染物的方法。植物阻止污染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有:①关闭气孔阻止气态污染物进入体内。②分泌有机物质到根际,改变根际的理化环境,使污染物的可移动性降低。③增厚植物的外表皮或在根周围形成根套。动物对污染物的避性可以通过行为或生理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毒物经吸收后方能产生效应。动物具有排斥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其不能进入体内的机制,如皮肤、毛发对污染物具有阻挡作用。但对于可以自由活动的动物来说,从行为上主动避开环境污染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措施。许多动物对环境胁迫较为敏感,并具有逃避毒害的本能,如家蝇(Musca domestica)对马拉硫磷诱饵的躲避行为是行为避性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