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角爆轰(corner detonation),工学-工程热物理及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燃烧学-爆震燃烧-气相爆震-拐角爆轰,爆轰波绕射过程中的拐角效应。爆轰波在拐弯传播的过程中,常常不按照几何光学原理传播,这种爆轰波传播的非理想情况称为拐角效应。最早述及拐角效应的论文是1947年C.D.米切尔和S.佩特森提出的,实验表明:起爆硝化甘油的垂直传播速度明显高于侧向传播速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对拐角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很多有意义的成果。拐角爆轰效应主要起因于爆轰波的正向起爆能力大于侧向,使得在起爆临界条件下的起爆源,在爆轰波的正向能够正常起爆,而侧向则起爆不正常或熄爆。拐角爆轰常发生在爆轰波传入突扩通道时,如翻越障碍物或进入分叉管等。拐角爆轰的演化过程涉及许多基本问题,如激波阵面和化学反应阵面的解耦、熄火、激波反射与相互作用、局部爆炸和二次起爆等,因此在爆轰波的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R.I.索洛乌欣等通过实验得到了爆轰绕射时激波与波后化学反应区分离以及熄灭后再生的纹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