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yingge dance of Chao-Shan area),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又称因歌、秧歌、莺歌。流传于广东潮州、汕头一带,盛行于普宁、潮阳两地。英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前棚、中棚、后棚3部分。前棚是以表现梁山英雄故事为内容的男子群舞,中棚由演唱小戏或戏曲片段组成,后棚为武术表演。最具代表性的是前棚,表演队人数有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或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多者可达108人。均扮成梁山好汉形象,勾画有鲜明人物特色的脸谱。每人双手各执一小木棒。表演风格有慢、中、快板之分:慢板步伐稳健,动作大,“醉”态突出;中板棒的击法灵活,队形丰富;快板动作快而有序,动中求静,快击快收。舞蹈用打击乐伴奏,情绪高涨时,伴有呼喊和螺号声。英歌主要在春节和重大庆典活动中表演。届时,一支支英歌队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一起,场上锣鼓喧天,棒槌飞舞,相互竞演,观者如云,形成南国奇观。2006年,由广东省揭阳市和汕头市申报的传统舞蹈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