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运渠(Sanmen Yunqu),理学-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地理-三门运渠,中国唐代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与山西平陆县间黄河三门峡人门左岸开凿的运渠。秦汉以来,关东租赋常由河、渭漕运至京师长安,途经三门峡(古称底柱)河段因河中岩石屹立、水流湍急,常有覆舟之患。《史记·河渠书》称,西汉时,“河东守番係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底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鸿嘉四年(公元前17),患底柱之险,曾凿河中岩石,欲广河道,结果石落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为害甚于故”(《汉书·沟洫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三门峡河运不通,改在人门左岸开凿栈道以通陆运。在三门峡水库修筑前尚有题刻可证。隋和唐初,三门峡河段仍以陆运为主,唐武德四年(621)曾将“两都秘藏之迹,维扬扈从之珍”,载船西上,“行经底柱,忽遭漂没,所存十亡一二”(《历代名画记》)。然陆运艰难,所费不赀。开元二十九年(741),为改善三门峡漕运,陕州刺史李齐物主持在人门岛左岸岩石间开凿一条运道。当年十一月开始,次年(天宝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完工,并开其山巅为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