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预设(potential presupposition),文学-语言文字-语义学-预设,一个句子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的预设。由G.盖兹达在《语用学:蕴涵、预设与逻辑形式》一书中提出。又译潜在预设、可能先设。与“实际预设”(actual presupposition)相对。通俗来说,可能预设是指在现实层面上还没有实现的预设。这一理论充分考虑语境因素的影响,根据与特定语境是否一致的原则,从这些潜在预设中选取适合于该语境的预设,使之升格为实际预设。也就是说,如果潜在预设与特定的语境不矛盾,那它就显现出来成为实际预设;如果它与特定的语境矛盾,那么它就被取消。例如,“面额为100元的假币出现了”有一个潜在的预设“存在面额为100元的假币”,但该预设因为与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出现”发生意义重叠,以致不能流向全句而转化为实际预设。再比如“竞走运动员李四在完成高原特殊训练之前截肢了,只剩一条右腿”的潜在预设“李四完成了高原特殊训练”,因为受到句子中主要谓语动词“截肢”规约义制约而没能实现为整个语句的实际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