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传文学(literature of records of eminent monks),文学-中国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十六国文学-【文体】,记录高僧行迹的传记文学。汉魏以来,受纪传体写作风尚的直接影响,加之人物品评活动的推波助澜,作为“史官之末事”(《隋书·经籍志》)的杂传于斯为盛。又因佛教传入汉地,记载大德高僧行迹的僧人传记遂应运而生。佛教僧传在六朝颇为发达,大致经历了从单传到类传、通传的发展过程。搜检相关簿录、古注、类书、总集等,可见僧传文献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形态繁多,惜其大多亡佚不存。今仅有南梁慧皎《高僧传》14卷、宝唱《比丘尼传》4卷与《名僧传》(即宗性《名僧传抄》)1卷等保存较全,其中以皎著为最优。慧皎《高僧传》吸收正史体制,分立十科,主附相从,论赞结合,述议相生,文备众体,所载跨度450余年,关涉僧人近600人,所谓“义例甄著,文词婉约,实可以传之不朽,永为龟镜矣”(智昇《开元释教录》卷六)。以《高僧传》为代表,六朝僧传的某些记载异于史家实录,其非有意为小说却颇具小说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