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Tianjin Missionary Case),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中外关系,中国近代影响较大的教案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军队两度占领天津,其侵略暴行早为天津民众深恶痛绝。咸丰十年(1860)九月十一日,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对当地民众生计冲击颇大,时任天津知府张光藻称:“天津自通商以后,百货皆用外国轮船装载,本地富户海船失业,穷民游手多矣。”中法《北京条约》又规定“任各处军民人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堂礼拜”,“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法国驻天津领事通过向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施压,获得了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楼、崇禧观一带土地的永租权。同治元年(1862)夏,法国修女在天津创办“仁慈堂”,同治八年法国传教士在望海楼旧址修建了望海楼教堂,崇禧观则改为传教士住所。在法国政府纵容下,法国传教士及天主教徒漠视当地习俗,践踏中国法律,凌虐乡里,欺压百姓,与当地民众矛盾冲突激烈。而教案的直接诱因则是由教堂“迷拐幼孩”的传言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