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长城(The Great Wall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历史学-考古学-夏商周考古-东周考古-遗址,中国战国时期楚、齐、燕、赵、中山、魏、秦为防御邻国进攻和东胡、匈奴侵扰而修筑的军事设施。防御邻国的内地长城在春秋时期即有修筑,但广泛修筑长城则是在战国中期以后。燕、赵、秦为防御东胡、匈奴等族,筑有燕北长城、赵北长城和秦的西部长城。燕的北长城东端约在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博川一带,秦长城的西端在临洮(今甘肃岷县)。秦统一六国后,沿燕、赵、秦的外长城之旧修筑长城,总长达5000多千米,世称万里长城。1938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发现临洮一带的秦长城遗迹;1955年、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在陕西华阴和大荔勘察和试掘魏的西长城;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系统勘察黄河中游的战国至秦代的长城遗迹;宁夏、内蒙古、河北等省、自治区的考古单位分别多次对本地的战国长城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